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讓我們繼續拜讀《論語》第五篇。《論語》收錄明師孔子的教誨和哲理,由其弟子彙編而成,並由詹姆斯‧萊格翻譯。這位睿智明師的教理詳述,仁德是透過我們的言行和品格展現出來的。第五篇 公冶長篇第八章「孔子對子貢說:『你認為你和回,誰比較優秀?子貢回答:『我怎麼敢和回相比呢?回聽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,我聽到一件事,只能推知一、兩件事。』孔子說:『你是不如他。我同意你的說法,你不如他。』」第九章「宰予白天睡覺,孔子說:『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,穢土所築的牆難以粉刷好。宰予這個人!我責備他有什麼用呢?』孔子說:『起初我對於人,是聽了他們所說的話,就相信他們的行為。現在我對於人,是聽了他們所說的話,還要觀察他們的行為。從宰予這裡我學會了做出這種改變。』」第十章「孔子說:『我沒有見過剛強的人。』有人回答:『申棖是剛強的人。』孔子說:『申棖欲望太多,怎麼能算剛強呢?』」第十一章「子貢說:『我不願別人對我做的事,我也不願對別人做。』孔子說:『賜啊,你還做不到這點。』」第十二章「子貢說:『老師所講授的詩書禮樂的知識,可以耳聞而學到。他所講的本性和天道,並非耳聞就能學到。』」第十四章「子貢問說:『孔文子何以獲得文的稱號呢?』孔子說:『他聰敏勤勉又好學,不羞於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和學習!所以被稱為文。』」第十五章「孔子評論子產,說他具備君子的四種品德:他的行為謙遜,他恭敬侍奉君主,他仁心使百姓休養生息,他公正治理百姓。」第十六章「孔子說:『晏平仲懂得如何維持友好交往。雖然相識已久,他仍然像剛結識時那般尊重對方。』」